在新时代金融改革发展的浪潮中,伊犁国民村镇银行金融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深入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民生贡献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需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不仅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更是伊犁村行金融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源远流长,传承千年智慧,在新时代不断创新发展。从古代“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的诚信古训,到现代金融领域对诚信的坚守,诚信始终是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石。在数字化背景下,伊犁村行利用大数据征信系统,让诚信可量化、可追溯,稳固每一笔交易背后的隐形契约。股神巴菲特曾说:“建立高信用如同积累无形资产,它虽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但对公司的价值影响深远。”,伊犁村行金融人深知诚信的重要性,用实际行动守护金融市场的诚信底线。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这句古训深刻诠释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价值内核。在全球化浪潮中,面对西方“利益最大化”思潮的冲击,伊犁村行坚守“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的初心。去年,受市场波动影响,牛羊价格大幅走低,牧民养殖成本剧增,伊犁村行迅速行动,深入牧区调研,启动应急预案,优化审批流程快速放款,并主动降低贷款利率,减轻牧民负担。这不仅是对牧民的雪中送炭,更是新时代金融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动体现,彰显了金融为民的担当。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在数字化转型中,伊犁村行构建智能风控系统,提前识别潜在风险,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调结构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同时,致力加强风险合规、审计队伍建设,将防控金融风险作为永恒主题,稳扎稳打,稳健前行。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是金融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伊犁村行人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科技滴灌小微企业。推出移动办公数字平台,让农户在田间地头、牧民在草场毡房就能申请办理贷款,点滴创新让金融服务更贴近百姓需求,与实体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蕴含着德法共治的理念。在日常工作中,伊犁村行金融工作者常常面临各种“特殊请求”,但他们始终坚守底线,对每一个业务环节严格把关。在数字化时代,通过反欺诈一体化平台、联网身份核查系统及大数据平台等,用法治和科技的双重保障,维护金融秩序。
金融“五篇大文章”为伊犁村行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推动科技金融发展中,助力本地民营企业融资;在绿色金融领域,为薰衣草种植、生态养殖提供专项贷款;在普惠金融方面,让金融服务覆盖到每一个角落;在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领域,也正在积极探索着新的创新模式。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耀亮银河;民族复兴,需金融助力。伊犁村行金融工作者将携手并肩,把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五个实践要求紧密落实到本职工作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村行力量。
(通讯员:杨莉)
【责任编辑:陈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