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mszkjr2022@126.com
不良贷款防控措施及建议
2024年07月26日 10:22 来源:辽宁岫岩农商银行

在一省一策目标的推动下,今年以来,多地农信改革驶入“快车道”。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借款户信誉丧失,底线失守,资不抵债,导致农商银行表内表外不良贷款数额增大,比例升高。如不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不良贷款的膨胀趋势,必将给改革带来不容忽视的难题。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很多,情况复杂。只有通过行政、经济、法律、金融、财政、企业的手段,多管齐下,按照源头控制、转化清收、剥离管理的工作思路,认真抓好每一个环节,科学分析,正确运用现有政策,实行综合治理,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实效。


一、源头控制,抓好防范,重点解决不良资产的增量问题


(一)把握政策,选准防范,重点解决不良资产的增量问题。


根据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选择国家鼓励发展的现金流量大,收益率高的产业、行业为新兴市场,比如乡村振兴的旅游市场等等,加强调查研究,分析市场需求,选准贷款投向,使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收益高,从根本上杜绝不良贷款的发生。对拥有相对数额较大的法人客户,要区别对待。对那些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要集中资金保重点,通过贷款的投入,促其增量贷款的良性循环;另外,还要通过合理的期限调整和确定,减少由于人为因素等主观原因形成不良贷款。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提高贷款发放的决策水平。


在严格执行《民事诉讼法》《商业银行法》《民法典》《贷款通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一要建立信贷风险制约监督机制。坚持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原则,坚持法人授权、权利制衡的原则,严格按照《信贷管理基本制度》及《信贷业务基本操作规程》,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落实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完善贷款发放手续、减少工作失误,抑制不良贷款发生。二要建立信贷分散经营机制,避免贷款过于集中某行业或企业上,分散风险;严格控制存贷比例,增大存单等质押比例。三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信贷评估控制制度,严格按照企业信用和信贷资产风险度掌握发放贷款,从而提高贷款的决策水平,抑制不良贷款发生。


二、釜底抽薪,重点解决不良贷款存量减少问题


对于不良贷款进行清收转化,剥离管理,也可称为“釜底抽薪”的办法,减少不良贷款,从而削弱不良贷款的增势,降低不良贷款占比,提高信贷质量和运营效益的目的。


在资产清分的基础上,对现有不良资产按其成因、分布状况、效能等进行综合分析,分门别类,运用现有经济政策和法律手段进行合理处置,尽快取得明显成效。


(一)实行有效信贷机制,分解目标,量化考核,奖惩兑现。


目前,农商银行大部分机构将现有不良资产集中到清收中心管理,要尽快出台专业化经营管理办法,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信贷人员,充分发挥信贷系统作用,适时监督,量化考核,按照信贷激励机制管理办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收入分配方案,奖惩兑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化解不良资产工作早见成效。


(二)综合分析,分门别类,灵活运用政策,多法并举,努力降低不良资产,减少风险,提高效益。一是对于那些经营水平较好,有适销对路产品(商品),发展前景乐观,所有者权益为正值的企业所占有的不良贷款,采取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进行彻底改制,重在保全和转化不良资产;二是对于那些经营水平一般,难以看到发展前景,虽有资抵债,但潜在风险较大的个体工商经营者所占用的不良贷款,要运用法律手段,依法清收;三是对于那些因政策或者自然灾害因素导致财务状况恶化,债务沉重的农户所占用的不良贷款,利用转制良机,积极创造条件,实施剥离,纳入表外清收。一旦纳入,绝不轻易进入表内,减少不良资产。四是对那些赖债逃债,资不抵债的借款户所占用的不良贷款,通过依法清收的办法,确实无法收回的申请核销。要想方设法完善手续,按规定申报核销,从而减少不良资产。


(辽宁岫岩农商银行  李宝旭)



【责任编辑:昊浩】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