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mszkjr2022@126.com
基层农发行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逻辑思考
2025年10月28日 13:59 来源:农金在线网

202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开展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作用。2025年8月,山西省政府也出台了实施意见,开展5年行动,重点通过省级示范项目引领,着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和美乡村建设。基层农发行在新时期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工作部署,就必须强化新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精准发力,创新服务,扎实做好政策介入,项目深入,信贷投入,助力政府和企业抓重点,解难点,疏堵点,创亮点,打造农发行政策性金融服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山西样板”。


一、提前介入,抓住重点高质量开展系统谋划。


(一)吃透政策。要认真开展政策的学习,打好基本功。系统把握国家政策、政府、农发行总行关于深入贯彻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部署、方案和要求。要精准把握山西省政府要求全域规划、整体设计,激活土地整治综合价值,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质要求。各级农发行要主动介入,发挥金融智库的作用,把融资和融智服务嵌入项目谋划的全过程。要讲准吃透政策,解读讲透政策的含金量,扩大政策的共识度和转化能力,因地制宜,多解思维,创新服务。持续开展好送政策、送方案、送实例上门服务,讲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故事。锚定县域发展特色和优势,与政府、职能部门、项目编制单位共同把好方向,找准定位,形成“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愿意干”的工作共识和浓厚氛围,形成联动机制,政府搭台,政银企唱戏。开好局,起好步,全力推进工作有序开展。


(二)统筹谋划。要坚持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念,打好主动仗。要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做好政策服务、政策对接、政策运用、政策转化等工作。助力地方政府敢于谋划规划,善于谋划目标,精细谋划项目,精准谋划路径,精确谋划方法,精干谋划机制。要主动出击,聚焦山西省5年行动计划和项目申报指南等明确的重点,统筹把握好三个重点。一是统筹谋划与整治内容高度衔接。解决好政府和乡镇干什么的问题,精准开展好调查分析和潜力评价,明确整治目标、实施路径。二是实施方案与报批要求高度吻合。解决好项目怎么干的问题。政府规划、实施方案编制要符合政策的一般规定、整治区域、实施条件、负面清单规定。实施主体、规划标准、项目安排,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要符合政策要求。三是项目管理与金融服务高度融合。解决好谁来干的问题。政府、行政部门、编制机构要重点关注和解决好项目设计。要区别传统的土地整治的做法,项目谋划设计要兼顾农业、土地、生态、城镇空间的融合,城乡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人、地、产、钱等核心要素的融合发展。农发行要围绕项目谋划,项目编制,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的全链条,制订事前、事中、事后的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农发行方案”抓实抓细,为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夯实基础创造条件。


(三)锚定目标。要聚焦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打赢主战场。锚定山西省2025年至2029年的五年行动计划,聚焦自然资源厅每年选择不超过1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重点实施,按需有序开展一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具体目标。农发行要迅速介入,把服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主战场,抢抓机遇,抢先抓早。要全面摸底,精准掌握省、市、县政府的规划和工作进度,县乡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精准掌握各类社会主体参与进度、程度、难度。动态形成各行项目储备库,根据工作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制订好问题清单和解问题的工作台账,逐项目跟进,逐问题研究,对症下药,在项目谋划的全链条、项目入库的各环节,项目评审的硬要求等方面,与省市县三级政府加强预期管理,同频共振,精准服务,压茬推进,争取实效。

    

二、切口深入,破解难点高质量服务项目落地。


(一)找准问题。始终把握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目的是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前提,在乡镇区域范围内,统筹推进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等,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提升空间功能和价值,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这一根本性要求。深入破解有的地方政府政策理解执行不到位,抓手不够,政策效力弱化,工作落实转化慢,推进工作没信心的问题;深入破解新政策安排和地方传统做法的矛盾,项目谋划和方案编制与标准不符,走弯路的问题;深入破解有的地方在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方面存在传统历史遗留问题与多维度问题并存的现状;深入破解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与优化乡村多元经济结构方面产业导入差,稳定性差,融合度差等方面的问题。政银企以及专业机构要更多的开展调查分析、论证,拓宽视野,补齐短板,统筹解决好上述问题。聚焦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修复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产业导入等5方面整治重点内容,遇到什么问题,就系统性、前瞻性、整体性解决什么问题。推动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发展方向,工作难点实现“四轮驱动”,切实把县域规划做实做细,呈现基础稳,特色优,融合强,潜能大,长期好的高质量谋划项目,落地项目,经营项目的态势和局面。


(二)创新服务。各级农发行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一县一策,一项目一方案,在深度参与的过程中,要逐县逐项目制订详实可行合规的工作计划。突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核心要求,创新提供金融政策、工具、制度、方案、资金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支持项目组包、立项、报批。围绕项目实施路径和年度实施计划,根据需求提供分层、分类、分步、分包的一体化信贷服务,支持政府、主体、项目解难题,保落地。针对整体规划和子项目安排,提供“土地+”、“产品+”、“条线+”的融资和融智服务方案。集中发挥农发行前中后台多部门职能和优势,实现部门、条线、产品横向“联合+组合”,省市县三级上下“联动+互动”的工作机制和融资融智服务。既能整体服务好“打捆打包”的项目,又能单独支持投建运管一体化的子项目。当然,要坚决做到不踩红线,不碰负面清单。


(三)同向发力。要坚持问题导和目标导向,靶向施策,精准发力。一是在统筹项目规划和解决问题方面,要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帮助和支持政府,取长补短,把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处理好过去、当前和长远的问题、矛盾和关系,多维度助力地方政府充分发挥区域、地域、资源、产业、人文、生态等优势,结合农业规模化、专业镇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采煤沉陷区、空心村、矿山修复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结合引进新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新质生产力领域等发展,结合区域龙头企业规模化种养加,产业园、示范园、科技园等发展优势,进一步整合优化好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提升可行性和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能力。既支持政府通过规划解决好长期积累的粗放发展形成的结构性和存量性土地问题,也能够引导以土地为核心生产要素的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确保实施方案落地,发展路径清晰,产业项目稳固,主体活力强劲。二是在项目申报和金融嵌入方面,要根据工作内容,高效融入政、企和专业机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下而上的项目谋划、方案报批,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把“贷款三查”以及贷前贷中贷后信贷工作要求提前嵌入,做好整体规划设计、编制方案、资料组卷,申报审核,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三是在项目实施和合规性建设方面,要对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指南》(自然资办发【2024】57号),在编制县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明确实施单元,编制实施方案,取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基础上,提前会同相关部门,收集、整理、规范行政许可文件和材料,依据项目成熟度和可行性分类分批高效推进。

   

三、加大投入,疏通堵点高质量打造“山西样板”。


(一)项目引领。要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农发行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承上启下推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起航,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提高站位,坚定不移履行职能,创新动力、实施政策“组合拳”,跑赢“新赛道”。在“项目+产业+创新+服务”全链条上加大分类实施,差别化服务的工作力度和信贷投入,优先保障信贷规模,优先保障资金,优先保障办贷。通过金融助力实现长期高效稳定的价值带动,提升和美乡村的硬建设和软实力,实现项目投资建设运营质效预期目标,实现农发行信贷资金投得出,用得好,收得回,有回报。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引领,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攀高向新提质拓规,持续推动不断开辟信贷服务的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培育“新动能”。


(二)打造主体。要优先支持县级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作为项目实施主体,负责、监督项目建设、实施、管理、维护、运营,负责资金统筹、使用、分配、管理、贷款本息归还等职能,负责统筹财政各类资金、政策性金融资金、社会资本,协调所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协调落实好项目的行政许可,政银企联合疏通各环节堵点,确保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从政府层面,着力帮助政府和实施主体重点解决好产业导入、项目资金平衡的堵点。主动提供融智融力服务,在规划+产业,规划+招商引资,规划+社会资本+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等方面提供资源、平台、渠道、实例。积极提供“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的市场化模式,从需求和供给两端,采取“项目+现金流”的思路,系统提供指标性收入、碳汇指标交易收入、自然资源开发和经营收入、农业产业经营收入、盘活存量资产收入、财政补贴收入、省级示范项目资金支持、农业等产业补贴、生态湿地维护收益、乡村振兴统筹资金中非建设资金以及符合先建后补政策的财政补贴收入等可行性、综合性的设计路径和方案,通过金融助力,产业赋能,投资平衡,帮助政府打通“最后一公里”,助力项目落地落实。从银行层面,着力解决项目合规性和全面风险管理。要进一步强化项目、行业、产业、市场的可行性研究,既要当好金融智库,也要做好合规性建设和风险管控,做好谁来贷,怎么贷、谁来保的问题,做实第一第二还款来源,关口前移,真正做实项目,赋能产业,做强主体,促进发展。


(三)机制保障。深度参加到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公众参与,专业服务的工作机制当中,形成政银企多方推进工作的合力。要整合省市县三级行组织、资源优势,打造专业团队,集中攻坚,压实责任,通过联合办贷,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政策推送,经验学习,案例示范,下沉工作,贷款三查和解决问题。围绕发展方向、目标任务、支持途径、信贷保证等抓细节,抓实效。根据业务流程,绘制工作的蓝图、链条,闭环,一抓到底,实干到底。聚焦“怎么干成,怎么干好”的问题,与政府同题共答,形成“山西样板”,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晋中市分行  牛跃峰)



【责任编辑:陈雨晴】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