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mszkjr2022@126.com
寸土之间,合规为舵——我的农商银行十四载感悟
2025年07月21日 14:01 来源:贵州湄潭农商银行

■作者:湄潭农商银行 颜佳弟


十四年前,我怀着对金融事业的憧憬,成功成为农商银行的一员。十四载春秋流转,从乡镇柜台的收付清点,到田间地头的信贷调查,再到业务发展部的政策研读,最终又回到这直面客户的寸土之地。

 

岗位如舟楫,载我渡过农商银行的条条水道,而“合规”二字,始终是舵、是锚;十多年多岗位的工作的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合规不是束缚业务发展的枷锁,而是创造价值、带来价值、守护发展的坚实力量,是我们金融工作者职业生涯的底线。

 

记得初入网点时,三尺柜台便是我的整个世界。师傅教我唱收唱付,指尖划过钞票的沙沙声里,他声音低沉地说道:“莫小看这一收一付,钱过手、账过心,差一分一厘,轻则赔钱补错,重则失信于人。”

 

彼时懵懂,对“合规”二字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规章制度的条条框框上,觉得只要不触碰红线就万事大吉。后来独立上柜不久,一次查库短款一千五百元!一千五百元,在当时是笔不小的金额。汗水瞬间浸透了雪白的衬衫,愣在原地的我不知所措。是师傅用他那沉稳的声音将我拉回:“慌啥?合规流程就是‘定海神针’”,他带着我一帧一帧回放着监控录像,一笔一笔勾对着流水传票。当监控定格在那被遗忘的电脑桌角落时,我释然的笑脸替代了疑虑,心中窃喜“终于找到了”。我方彻悟:柜面合规守护的,是银行最不容有失的生命线——信誉。这份无瑕的信誉,是客户托付的基石,是市场立足的根本,更是我们行走四方无形的通行证。它无法速成,唯有用日复一日的严谨与正直去浇筑。合规创造的首要价值,便是这千金难买、历久弥坚的信誉丰碑。

 

后来行走阡陌,肩负信贷之责。面对父老乡亲们热切期盼的眼神,“通融”二字常如羽毛搔心。也曾困惑:坚守这条条框框,是否过于刻板、不近人情?一次坚持实地走访调查、完善信贷相关手续的经历,让我豁然开朗。当客户因我们严谨的合规操作而避免了日后潜在的重大产权纠纷,他紧握的手传递的是由衷的感激。那一刻我深知:合规绝非发展的绊脚石,而是效益最坚实的守护神。规避一笔风险贷款,其价值远胜于表面光鲜却根基不稳的放贷利润;规避一个操作风险,其意义远超千百次效率至上的宣传。那些因坚守合规而省却的巨额风险损失、监管罚单、声誉修复成本,是任何营销技巧都无法企及的“隐性利润”。它如同深埋地下的根须,默默汲取养分,保障着农商银行之树在地表之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再后来,置身业务发展部,视野更为宏阔。参与规章制度制定与新产品设计时,创新激情与合规边界常在碰撞。有声音说,创新需要“松绑”,有些“边缘”地带可以模糊。然而,同行因追求速度而放松穿透核查,导致信贷资金被套取、风险蔓延的惨痛教训如警钟长鸣。这血淋淋的现实昭示着:合规是创新航船不可或缺的压舱石与导航仪。没有合规框架护航的创新,如同脱缰野马,冲得越猛,覆灭风险越大。真正的智慧,在于将合规精神内化为创新的基因,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让创新之水奔腾不息。合规守护的,正是这创新之河永不枯竭的源头与健康流淌的方向,是农商银行基业长青的根本动力。

 

十四载风雨兼程,岗位在变,环境在变,唯有合规的底色不变。它早已融入每一次柜面的唱收唱付,每一次贷前的实地查验,每一次产品与制度设计的风险评估。我深深感悟到,合规创造的价值,是沉甸甸的信誉价值;这信誉,是客户放心托付的基石,是市场认同的金字招牌,是农商银行历经风雨而屹立不倒的根本。合规就是效益,是穿透迷雾的真金白银;它节省的是动辄千万的风险损失,规避的是沉重的监管罚单,维护的是珍贵的商誉成本,这份“隐性利润”远胜于短视的冒进。合规守护的发展,是根深叶茂的可持续发展。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敢于说“不”,更要善于在合规的前提下,引导、帮助客户合规经营、做大做强,共同培育健康繁荣的金融生态。

 

暮色四合,万家灯火渐渐亮起,映照着窗外归家的人群。我轻轻地合上最后一本信贷资料,指尖拂过光滑的封面。十四年光阴,合规早已从纸面的规章,内化为呼吸般自然的职业本能。它如同静水深流,滋养着农商银行立足“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深耕城区的坚实根基,守护着千家万户灯火可亲的岁月静好。这无声的守护,便是我们农信人最深沉、最永恒的价值。合规常伴你我左右,则农商银行之树常青,发展之路恒久。


【责任编辑:曹鑫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