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湄潭农商银行 陈列
我在农商银行从事了九年委派会计工作,从柜员客户经理到主办会计,早已养成了近乎执拗的习惯:凭证用完立刻锁进抽屉,传票码放必须边角齐整,做什么都要账实相符,做到心细如发,手脚干净,才配得上“内当家”这个称号。
那天午饭后回到办公室,柜员递来一家企业需要更换企业预留印鉴的申请,是本地一家粮食收购企业“**米业公司”,这次要更换财务专用章。我接过资料,指尖习惯性地摩挲过新印章的凹陷处。印章温凉,纹路清晰,但似乎比旧印鉴卡上存着的痕迹略略小了一点——这细微的差别,像针尖刺了一下我的神经末梢。
材料倒是齐全,申请书、新印章备案卡、营业执照复印件、法人身份证复印件等,可越是周全,心里那点疑虑却越加清晰。我拨通了申请书上预留的“财务负责人”电话,对方语速极快,声称老板出差了,事情紧急,催着我们赶紧变更。当我想再问细些时,电话却突兀地被挂断,只留下“嘟…嘟…”的声音,像敲打在紧绷的鼓面上。
这般匆忙和回避,让不安的阴影在我心底扩散开来。我立刻翻出该公司的开户资料,找出公司法人吴总的私人号码,拨了过去。电话那头的吴总声音里透出疑惑:“更换财务章?没这事啊!原来的财务上周刚离职,新人都还没招进来呢……”
我后背的汗毛瞬间竖起。放下电话,和柜员带上旧印鉴卡,立马赶到该公司,吴总一脸凝重地等着我们。当我拿出那份变更申请,他只看了一眼签名便连连摇头:“这字迹不对,绝对不是我的!”再仔细比对新旧印章,那一点微妙的尺寸差异,在旧印鉴卡清晰的印痕面前暴露无疑。我和柜员取出旧印章,在变更申请书上郑重地盖下鲜红的“作废”字样,印章落下那一刻,吴总长长地、几乎无声地呼出了一口气:“还好你警醒……这账户里,可是刚收进准备支付粮款的二十多万啊!”
归途中,暮色渐染车窗,柜员忍不住感慨:“二十多万啊,想想都后怕!”我望着窗外轻轻摇头:“还好我们做好了核实,万一没有核实,直接更换的话,那才是真正的后怕。”
回到支行,抽出今日最后一叠传票,指尖熟练地掠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灯光下,纸页温润,字迹清晰,每一笔数字都如此踏实、安稳。账册清白,人心方安。我们会计的手,拨算的是数字,守的却是无数人托付的信任——这信任的份量,比黄金更沉。印鉴上的每一丝纹路,传票里的每一个数字,都刻着“合规”二字,那是我们金融行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凭证堆叠的堡垒中,所谓合规,正是我们农信人毕生谨慎守护的命脉。
【责任编辑:曹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