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mszkjr2022@126.com
心贴泥土 背载春秋
2025年09月05日 11:10 来源:沁县农商银行

父亲那辆老摩托车的引擎声,是我童年里最熟悉不过的摇篮曲。当它碾过乡间小路扬起的烟尘,便是我对“银行”最初的理解——那是一个骑着摩托、背着挎包的身影,是父亲走村串户时口袋中记录村民家境的厚厚笔记本,是村头巷尾的叔伯婶娘们见他时那声亲热的招呼:“老卫,我家那点事,还得麻烦你!”父亲挎包里的账册,仿佛覆盖了村庄的每一寸土地,包罗了每户人家的冷暖生计。他挎在肩上的那只磨损得油亮的旧包,在泥泞的乡路上颠簸前行,仿佛装下了整个村庄的四季与悲欢,也在我心中悄然种下了一颗种子:原来有一种银行,它不栖居于城市高耸的玻璃幕墙之内,而是像一棵盘根错节的老树,深深扎在泥土的深处,与田垄、炊烟和人情长在了一起——它便是农信。

 

后来当我追随父亲的足迹,穿上农信工装成为柜员,那沉甸甸的挎包终于也挎上了我的肩头。综合柜员的时光里,将“服务”二字打磨得格外具体:记得那个盛夏午后,我随同事徒步赶往偏远山村,为瘫痪在床的八旬老人办理银行卡的密码重置。老人枯瘦的手费力地按在印泥上,再颤巍巍地挪向凭证,浑浊的眼底慢慢聚起一层水光,低声喃喃:“难为你们还惦记着我这没用的老骨头……”那一刻,他眼中那份沉甸甸的感激与信任,无声地压在我心上——这重量,正是背包精神最本真的刻度。

 

几年后岗位流转,我从柜员升为运营主管,肩上的背包也由挎包换成了装调查资料的手提包。在这几年的时光里,我依然频繁挎着它外出:为行动不便的客户提供上门服务,或是对新申请的对公户进行实地查访。一次去新开工厂核查,企业主得知我是农信子弟后感叹:“你们啊,还是那股老味道,认路,也认人!”这朴实的评价令我心头一震:无论时代如何流转、工具如何更迭,背包精神的核心始终是那份主动贴近土地、以心丈量需求的真诚。

 

如今成为客户经理,整理旧物时偶然翻开父亲当年的笔记本,泛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村落的资金周转细节与农时规律。这些泛黄的字迹,恰是背包精神最原始的碑文。我深切地感受到:在数据奔涌的今天,背包精神并未过时,它正以更智慧的方式延续——当客户通过手机银行便捷操作,或是客户经理利用移动终端在田间地头完成业务时,那背包中沉甸甸的为民初心,始终在数字河流里流淌、在时代沃野上生长。

 

岁月流转,从沉甸甸的挎包到轻巧的电子设备,变化的是工具形态,不变的是深植于心的担当。无论载体如何更新,那份用脚步丈量信任、以赤诚温暖乡土的初心从未改变;无论时代如何喧嚣,背包精神始终是我们农信人血脉里最坚韧的纽带,把千家万户的期盼与生计稳稳装在心里,把有温度的银行永远背在身上。

 

从父亲摩托后座那磨旧的挎包,到我手中轻便的移动终端——时代在变,工具在变,但那沉甸甸的承诺与温度却历久弥新。背包精神,是农信血脉里奔涌的永恒基因:它让我们永远俯身贴近泥土,将金融服务化作无声春雨,去浇灌每一寸需要我们的土地,去点亮每一个平凡人生的微光。

 

(沁县农商银行 卫高阳)


【责任编辑:曹鑫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