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中,各类风险与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时刻威胁着广大群众的财产安全。山西沁县农商银行始终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金融服务。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多种方式普及金融知识,增强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真实案例,一起了解常见的金融风险与诈骗套路,以及如何有效防范。
2025年6月24日下午一位女士从太原回来匆匆忙忙到营业网点说自己卡转不了钱款,并希望取现,经过查询该女士账户于2025年6月24日被列为行内风险管控,并查询该客户最近3月交易流水记录显示2025年6月22日前无交易,6月22日到24日开始使用微信多笔小额转账到客户另一个实名认证的微信号,6月24日早6点44分汇入一笔款,金额23900元,客户解释为山东远方表亲还款,经办柜员发觉符合电诈小额测试,并进一步与客户了解得知,所谓的远方表亲只有手机号联系并无微信聊天记录等,且该客户家人也并不熟知这位表亲,经办柜员进一步通过合法合规途径,与客户所在村委取得联系,了解到客户去年曾因相关问题被公安机关处理过。鉴于此特殊情况,为切实遵循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相关规定,有效降低潜在风险,经办柜员迅速将情况向领导进行详细汇报,并依据内部制定的风险防控流程,及时与辖区派出所民警取得联系,请求协助核实客户过往情况。经与民警深入沟通、协同核查,确认该客户去年因诈骗及其他原因,已被公安机关执行过两次相关处理。基于此,我行工作人员在严格遵循相关程序、充分保障客户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与民警共同对所谓的远方表亲进行电话核实。在电话沟通中,对方表现出答非所问的异常状态,随后恼羞成怒并快速挂断电话,种种迹象进一步凸显该业务存在的可疑性 。
诈骗分子通常会以银行卡、账户存在异常,需要解冻、认证等为由,诱使受害人按照其指示操作,如转账至指定账户作为 “保证金”“解冻金” 等。一旦受害人转账,资金将迅速被诈骗分子转移。同时,部分诈骗分子还会利用曾有不良记录的人员,企图通过其账户进行非法资金流转,增加诈骗的隐蔽性。
防范建议
官方渠道核实:当接到关于账户异常的通知时,不要轻信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或链接,应直接联系银行官方客服电话或前往银行网点核实情况。
不随意转账:银行不会要求客户通过转账到指定账户的方式来解冻账户或处理异常情况,如遇此类要求,一定是诈骗,坚决拒绝转账。
保护个人信息: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身份证等重要证件及账户信息,不随意透露给他人,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沁县农商银行在此郑重提醒广大客户:在金融活动中,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如遇到可疑情况,应第一时间与银行客服或警方取得联系,守护好自己的 “钱袋子”。沁县农商行将持续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普及,与广大群众携手共进,共同筑牢金融安全防线,为构建和谐稳定的金融环境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曹鑫海】